首页>>
简体 繁体

五凤楼前明月新(洛阳紫微城往事)

2020.11.17 08:44 来源: 洛阳网-洛阳晚报

  在洛阳,有一个地方非常著名,却不为人们所熟知,那就是紫微城。

  紫微城在哪里?就在隋唐洛阳城的西北隅。它的正南门是应天门,主要建筑有明堂、天堂、九洲池……有人会说,这不就是隋唐洛阳城宫城吗?

  对,紫微城就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的名字。现在,我们来讲讲和它有关的那些往事。

  唐玄宗重回紫微城

  洛阳紫微城的正南门是应天门,也称五凤楼。中唐时期,大诗人白居易写过《五凤楼晚望》一诗,与他同时代的徐凝也在《洛城秋砧》中说:“三川水上秋砧发,五凤楼前明月新。”

  应天门称五凤楼,从唐玄宗时期就开始了。

 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,是唐睿宗李旦的儿子。公元685年,他在神都洛阳出生,当时其父李旦虽然在位,却由祖母武则天临朝称制。武则天对李唐子孙看管很严,李隆基从小便生活在紫微城中,经历了女皇登基、神龙政变等许多重大事件。

  公元705年,武则天还政李唐。唐中宗李显在紫微城通天宫(即明堂)登基,次年冬天回到长安。数年之后,他突然驾崩,野心勃勃的韦皇后把持了朝政。

  李旦生性淡泊,甚至有些懦弱,李隆基却极有胆识,处事果断。他视曹操为偶像,小时候常自称阿瞒。长大后,面对“后武则天时代”的一系列乱象,他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铲除了韦氏势力,将李旦重新扶上皇位。

  公元712年,李旦将皇位让给李隆基,自己当起了太上皇。这一年,李隆基只有28岁。次年,他诛杀了欲谋反的太平公主,改元开元,同时改中书省为紫微省,以宰相姚崇兼紫微令,中书舍人则称紫微郎。

  开元初年,政治清明,但关中粮食不足,常闹饥荒。开元五年(公元717年)正月,唐玄宗带着文武百官离开长安,就食洛阳,并下令“考使选人,咸令都集东都”。在此之前,他已颁布《幸东都制》,命人修葺洛阳紫微城宫殿,明确实行两京制。

  到洛阳后,唐玄宗下诏大赦天下。对祖母武则天留下的“政治遗产”,他能毁就毁,能改就改,如立在皇城端门外的天枢,就被他毁了用来铸钱。有人说武则天所建明堂不合古制,他便又改明堂为乾元殿,到冬至、元日时,在这里接受众人朝贺。

  当然,也有一些是他乐于接受的。武则天时铸有九鼎,列于明堂之内。太子宾客薛谦光曾任东都留守,他将武则天所制《豫州鼎铭》献给唐玄宗,铭文最后是“上玄降鉴,方建隆基”,可理解为李隆基当皇帝实乃天意。唐玄宗十分高兴,还让史官记录下来,昭告天下。

  见证开元盛世的遣唐使

  就在这一年,唐玄宗在紫微城应天门接见了日本第八次遣唐使,其中有一个叫阿倍仲麻吕的人,后来留在了大唐。

  关于日本国名的由来,史书记载与武则天有关。

  《新唐书》中称:“日本,古倭奴也。”《后汉书》中记载,东汉时倭奴国来洛阳朝贡,光武帝赐给倭王金印,上面就刻有“汉委(倭)奴国王”字样。

  在《说文解字》中,倭有顺从的意思。倭人不喜欢这个名字,自称“国近日所出”,更名日本。也有说法认为日本原是个小国,被倭兼并后,名字也被冒用。

  武则天在位时,正式承认了这个名字。如唐代张守节在《史记正义》中记载:“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。”当时距这批遣唐使来洛阳,也就二三十年的时间。

  阿倍仲麻吕因“慕中国之风”,不肯回去,遂改名朝衡,一称晁衡,留在了大唐。他后来考中进士,曾在洛阳整理典籍。诗人储光羲与他交情深厚,写有《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》一诗,其中说:“万国朝天中,东隅道最长。”

  在乾元殿东廊,唐玄宗选拔了一批文学之士写四部书,称乾元书院。开元六年(公元718年),它被改称丽正修书院,后移到明福门外,称丽正殿书院。开元十三年(公元725年)四月,唐玄宗在集仙殿为众人赐宴,遂改集仙殿为集贤殿,改丽正殿书院为集贤殿书院。

  这是我国最早的官办书院。当时,紫微令已改回中书令。唐玄宗对中书令张说宠信有加,特意让他知院事,集贤学士也成了一种无比荣耀的身份。

  当时正值开元盛世,张说屡劝唐玄宗封禅泰山。不过,他又担心突厥趁机入侵,便与兵部郎中裴光庭商议增加守边军士。

  裴光庭说:“封禅是向上天告成功的,这时候还担心戎狄来犯,难以昭示天子盛德。不如这样吧,四夷之中,突厥最为强大,他们屡屡来求和亲,朝廷一直没有同意,如今就派使者去召突厥大臣,让他们跟着封禅泰山。只要突厥来了,其他戎狄都会参加,我们也可以高枕无忧了。”

  张说听了,点头称是。在他的周密安排下,当年十月,唐玄宗的封禅队伍从洛阳紫微城出发了。与当年高宗封禅泰山一样,这次的队伍依然连绵数百里不绝,但其中已没有皇后及命妇的身影。

  灯火还同不夜城

  唐玄宗多才多艺,尤其精通音律,擅长书法。

  他喜欢热闹。开元十四年(公元726年),从泰山封禅回来后,他就在紫微城广达楼前大宴群臣。直至今日,人们仍能从大臣苏颋(tǐng)的文字中感受到当时的热烈气氛。

  在这首《广达楼下夜侍酺(pú)宴应制》中,苏颋写道:“东岳封回宴洛京,西墉通晚会公卿。楼台绝胜宜春苑,灯火还同不夜城。正睹人间朝市乐,忽闻天上管弦声。酺来万舞群臣醉,喜戴千年圣主明。”

  苏颋曾任宰相,袭爵许国公,与燕国公张说并称“燕许大手笔”,是当时的文士之冠。他与李乂一起掌制诰时,唐玄宗曾对他说:“则天朝有李峤、苏味道,并称苏李,才冠当时。如今朕有你和李乂,也不比他们逊色。”

  可惜的是,苏颋写完此诗后,仅过一年就去世了。唐玄宗痛惜不已,但在广达楼前大宴群臣的习惯并未改变,如开元二十四年(公元736年)八月初五,他的生日就是在这里过的。

  唐玄宗年轻时不崇佛、道,但随着年纪增长,也有了追求“千秋万岁”的念头。从40多岁时开始,他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千秋节,每年在这一天举行宴饮及乐舞表演等,与百官、百姓同乐。

  当时有个方士名叫张果,也就是传说中的张果老。他自称有神仙术,已经活了数千岁,武则天曾想见他,但多次征召他都不肯来。唐玄宗更加诚心,派中书舍人徐峤带着玺书去迎,终于将张果迎入洛阳紫微城,“恩礼甚厚”。

  唐玄宗将张果安置在集贤书院,可他坚决要求归山。没办法,唐玄宗只好授他为银青光禄大夫,然后放他回去了。后来张果去世,有人说是尸解,唐玄宗对神仙之术越发相信了。

  除了广达楼,唐玄宗也有在五凤楼大宴群臣的记载。也就是说,紫微城“灯火还同不夜城”的景象并不鲜见。

  然而,当他越来越追求享乐,开元盛世也渐至尾声。开元二十九年(公元741年),他将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纳入宫中,次年改元天宝。后来的事情,大家都知道了。

  好在紫微城仍在,即使改朝换代,也只是“五凤楼前明月新”。(首席记者 张广英)

[ 责任编辑:潘亮 ]

热门新闻